本报讯同济医大协和医院肖传国教授潜心研究近10年,发明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并应用于临床,使截瘫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扔掉尿袋子成为现实。
3月17日,卫生部主持的鉴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工程院院士钟士镇、王澎寰及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张元芳、李炎唐等认为:这一创新成果开启了神经学研究的新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造成病人截瘫平面下神经反射失控,病人不能自主排尿,长期需用引流袋储集尿液,不仅造成患者生活不便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还极易发生尿道感染。据统计:75%—90%的患者死于尿道感染、肾功能衰竭等泌尿系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临床措施有:间隙导尿、尿道括约肌内切、神经前根屯刺激等,效果均不理想。
1988年,正在美国学习的年轻学者肖传国提出了利用截瘫平面以下的废用神经,通过手术将受到主观意志控制的休神经与内脏自主神经吻合杂交,形成一种可经皮肤控制的新神经反射排尿通路。由此,患者可通过刺激该反射弧之相应皮肤区,就可引起反射性排尿。这一创新设计引起中、美有关机构的重视,并相继得到美国脊髓损伤基金会、截瘫学会、美国国家卫生总署和我国卫生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肖传国的这项研究进展顺利。1995年开始,应用于截瘫病人14例,术后随访11例已显著恢复膀胱功能,现均可控制排尿障碍,不靠引流袋储集尿液。
推广这项成果,不仅可解决目前我国200多万截瘫患者大小便失控问题,极大地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立能力,还能节省大量医疗费用与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